上一页|1|
/1页

主题:大丹东同城化,新区纽带作用凸显

发表于2013-10-25

丹东同城化从08年开始推动,已经5年过去了,速度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但是也全然不是一些人所质疑的那样没有任何动静或者一件不靠谱的事情。丹东市内三区很明显在范围和资源上严重受限,如果真要像口号喊的那样建设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必然要求整个城市向西发展,实现港城一体化。东港滨临黄海,与日本相望,丰富的海港资源和卓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经济发展迅速,绝对算是整个辽宁响当当的富饶之地。

可是,即便再是富饶,就单单以一个县级市的身份,东港还是会遭遇到各种行政审批权限受限,上级政策支持受限等等问题,难以摆脱县域框架下的束缚,就像公路建设,大型项目报批等等,而这些局限性最终还是会阻碍到东港的资源得到完全开发利用。所以,大丹东同城化是将丹东和东港的优势相结合,实现区域资源整合,提高区域资源整体利用率。因此,怎样将双边更好的串联起来,枢纽显得愈发的重要。

曾经,连接丹东市和东港的是一片农田和荒滩,现如今,荒滩地区早已不在,各大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纷纷入驻。随着新桥马上建成,斥资20亿的综合型外贸物流区建设也已经开启了现在进行时。而这块地方就是今天的新区。今年新城区房交会期间,政府增加了新区的公交线路和班次,并且十一期间实行公交免费乘的惠民政策,大大方便丹东和东港市民往返新区。虽然和其他地区的同城化相比,大丹东的同城化会有很多边境区域的特色和不同,但是相同的是肯定会涉及到更全面的整体基础设施完善和两地更频繁的沟通。举个很简答的例子,珠三角地区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修建的海怡大桥成为首条沟通广州番禹和佛山南海的陆路,极大减少了两地的沟通成本。和珠三角目前的一体化发展程度相比,丹东还有大一段差距,但是丹东所具备的的边境资源,也是其他更加成熟的经济一体化区域所没有的。 

目前,新区整体城市规划基本确立,城市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明年新区又将会迎来一批政府机关部门的入驻,新区成为丹东行政中心和未来的经济中心和教育中心的趋势日渐明显。随着丹东的人力,物力资源一步一步向新区移动,越来越多的东港人选择在新区居住。不少东港居民享受到了新区的资源优势,而驱车只有20分钟的距离大大减少了之前要实现丹东资源共享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不论是二中的投入使用还是丹东二院的投入建设,这些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让来新区的东港人得到了实惠。而新区楼市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东港居民,有的奔着将来的投资升值,有的奔着改善居住环境。只有拿唐宁壹号来说,目前已经门开展针对东港客户的活动,可见东港买房族们在新区的楼盘销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反过来细推,也足以见得来自东港市的居民们还是很看重新区上启丹东下承东港的优越位置,看重新区这个承接点在同城化中扮演的大融合角色。

大丹东同城化,其实和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就像当初长三角地带的繁华也是靠着相互无缝隙的资源共享,资源融汇一般,新区在这个大丹东区域的纽带作用是绝对的不能忽视。当然,如今沟通两地的桥梁地带的建设日趋紧密,尤其是居民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可以看出整体势头是好的。但是如果真的要将新区的纽带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产生强有力的带动力,新区的各项资源配备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名校已经有了,但是还需增加幼儿园和小学初中等基础教育的数量;3甲医院也已经有了,但是还要增加社区医疗定点的数量;公交车的确增开路线了,但是在班次和早晚班车时间上还要调整,另外,还要增加居民的购物场所。也只有这种将上中下贯通,经中枢融汇成一个整体的城市发展结构,才是大丹东实现整体大跨越的方式。

 

 


上一页|1|
/1页